如何用比例解“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小学应用题中的难点,是升学试卷中常见的压轴题。要想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熟练掌握行程问题的几种数学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大多数同学反映一遇到行程问题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心里想画图又不知道该怎么画,尤其遇到多人多次相遇问题时,看到那么长的题就不想读了,不知道哪句话是重要的,心里总是想要是出一道字数少的题就好了,字少的题就一定好做吗显然不是的。不管题目的字数有多少,只要你耐心读题,读出题中的关键字,知道这道题属于什么模型,相应的方法就出来了。而这个能力需要系统地练习。 行程问题常和比例结合起来,虽然题目简洁,但是综合性强,而且形式多变,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常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如何利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我们知道行程问题里有三个量:速度、时间、距离,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速度×时间=距离;距离÷速度=时间;距离÷时间=速度。假如要用比例做行程问题,这三个量又有什么关系呢(1)时间相同,速度比=距离比(2)速度相同,时间比=距离比(3)距离相同,速度比=时间的反比。例如:当甲乙行驶时间相同时,假如 V 甲:V 乙=3:4 那么 S 甲:S 乙=3:4; 当甲乙速度相同时,假如 T 甲:T 乙=3:4 那么 S 甲:S 乙=3:4 当甲乙行驶距离相同时,假如 T 甲:T 乙=3:4 那么 V 甲:V 乙=4:3。下面我们看一道例题来体会比例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例一、(八中培训试题)甲乙二车同时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 56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8 千米。两车在距离中点 32 千米处相遇。求 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这道题给了两车的速度,我们很容易得到两车的速度比。这时我们可以用比例来做这道题。大家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时间相同,速度比=距离比。二、两车第一次迎面相遇时合走一个全程。三、两车在距离中点 32 千米处相遇,即: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32×2=64 千米。 解:由题意然 V 甲:V 乙=56:48=7:6 即:相同时间内,甲走7 份乙走 6 份。两车第一次迎面相遇时合走一个全程。我们可以把AB 之间的路程分为(7+6)=13 份。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 1 份是 32×2=64 千米。AB 之间的路程为 13 份,AB 之间的路程为13×64=832 米。这时这道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假如不用比例做这道题,还有别的做法吗下面我们看以下几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