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反思为了能够更加熟练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我们每学期的开始都要自己先编写《课程纲要》,但刚听说要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这回事后,一直持怀疑态度。当听说要给学生上《课程纲要》分享课时,我便一直处在害怕担忧无序中。 在这种状态中,我们组不断地求助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和网上搜集一些有关课程纲要分享课的资料。最后我们三年级数学教研组一起讨论。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摸索。第一遍我考虑怎么从编写《课程纲要》中老师书写的角度,转换成学生学习的立场。第二遍我思考能否把《课程纲要》的全部内容呈现给学生,该如何取舍。第三遍我思考用什么方式呈现才能让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乐于接受《课程纲要》。第四遍我在想在课堂上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五遍我思虑在阅读学习目标时学生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第六遍我在思索该如何分配好三个环节的学习时间…… 在一遍遍的淘洗过滤后,一节幼稚的《课程纲要》分享课模型从繁杂的头脑中逐渐出现出来。我决定删除《课程纲要》中教学实施环节,给学生分享三部分内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在学习目标方面,按板块进行,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决定采纳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在学习习惯用相机拍摄成照片呈现。在学习评价一部分,更是联系学生的实际评价体系进行呈现和操作。 上课前,我的心情依旧很忐忑,说心里话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也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为了制造课堂的神奇感,之前我没有把消息透露给任何学生。 “孩子们,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你们在暑假里有作业,老师也有作业,你们想知道老师的作业是什么吗?告诉你们吧,一份是读一本好书,一份是做一份《课程纲要》。今日老师同意把《课程纲要》与大家分享,你们同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同意。”一节课在沟通中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开始了。 转眼四十分钟时间一晃而过。 “老师,我知道了怎么使用目录了。” “老师,我知道本册书的重点是什么了。” “老师,我知道了本册书大部分知识都是有关计算的。” …… 不需要询问任何人,从孩子们端正的坐姿高举的小手大胆的发言积极的思索中,我知道这节课还算是成功的,孩子们是有所收获的。 在课堂进行到最后,我由衷地对孩子们说了声谢谢。感谢和我相遇的这班孩子,我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平台,他们竟然送给了我一份惊喜。 回头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趣味性。无论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