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案范例五篇 比的应用又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案范例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 52 页~53 页的例 2、例 3,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 第 1~4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老师今日向学校图书室借来 50 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 25 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 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 30 人、女生 20 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今日我们就来讨论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 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 50 本,按 3:2 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对比课本例 2 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 50 本图书,男女生按3:2 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 3:2,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 50 本图书中,男女可分 3 份,女生可分 2 份,一共是 5 份,男生占总数的 5 分之 3,女生占总数的 5 分之 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 2 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 3、练习:做一做第 1 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学例 3。 (1)出示例 3:学校把栽 280 棵树的任务,根据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 47 人,二班有 45 人,三班有 48 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 280 棵树根据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 47:45:48 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