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表内除法》(部分)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度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至 6 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育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 至 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 至 6 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 至 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2、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建议1、表内除法教学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关注计算能力的培育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2、除法意义教学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相对于加法、减法和乘法而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直接生活体验较少。因此,建立除法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表内除法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那么,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呢?首先,应让学生充分参加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除法的意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因此,在认识除法的意义时,教材专门安排了平均分的教学。平均分的教学可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创设“分一分”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呈现不同的分法(每份同样多与不同样多),在比较中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第二,在操作、想象过程中,让学生懂得“怎样才能平均分”,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的思维首先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要为学生制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如教学第 14 页例 2“把 15 个苹果平均分成 5 份”时,可以借助小棒(或小圆片等)代替苹果,先让每一位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分一分,然后组织沟通,展示学生不同的平均分的策略,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如有的学生一个一个分;有的先两个两个分,再一个一个分;还有的先估量,然后直接就三个三个分。分完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表达分的结果,如“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