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6.4中央统战部叶介甫:信仰_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

6.4中央统战部叶介甫:信仰_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_第1页
1/3
6.4中央统战部叶介甫:信仰_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_第2页
2/3
6.4中央统战部叶介甫:信仰_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_第3页
3/3
第 1 页 共 3 页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 年/6 月/4 日/第 008 版 典范 信仰: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 中央统战部 叶介甫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余敬斌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高举过头顶的信念。不管是在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中,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困难挑战面前,共产党人以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之基,以身许党,以身报国,忠心为民。从这些共产党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并吸收这种力量,使自己面对坎坷,砥砺前行。 信仰坚定离不开理论的坚定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1918 年 8 月至 1920 年夏天,青年毛泽东两次来到北京。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下,他研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 3 本书及大量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回忆说:“到 1920 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用理论筑牢了坚实的信仰根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传承精神基因、凝聚磅礴力量,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崭新的中国。 周恩来 1919 年在日本留学时,通过河上肇创办的《社会问题研究》了解了《共产党宣言》。1920 年 10 月,周恩来赴法留学,与蔡和森等人一起继续学习《共产党宣言》。抗战时期,他随身带着的公文包内装有《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只要有空余时间就研读。1949 年 7 月,在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对陈望道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 刘少奇最早接触《共产党宣言》,是在 1920 年秋季。当时,成立不久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所干部学校,对外宣称外国语学社,22 岁的刘少奇和 16 岁的任弼时、18 岁的罗亦农、17岁的萧劲光等都是这里的学员。学员的教材之一,就是《共产党宣言》。刘少奇刻苦学习,深刻掌握了《共产党宣言》的精髓。后来,在他所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中,都能看到《共产党宣言》的影子。 朱德由一个讲武堂的普通学员成长为辛亥革命的先锋、护国战争的爱国名将,最后转变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6.4中央统战部叶介甫:信仰_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