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有效建构数学知识,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本课教学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历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量一量、算一算等数学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用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五册第 61—62 页内容。学情与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内容,教材将它置于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之后,目的是要为将要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作铺垫,将两个都较为熟知的内容进行整合,产生新的知识系统。教材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操作和沟通,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再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三年级学生对动态情境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让学生眼看、脑想、手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积累感性认识,激发认知冲突,产生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亲历数学化学习的过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猎取知识的同时,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培育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4.使学生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展学生数学思维,享受数学学习的欢乐。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细绳、水彩笔、树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周长。【学情预设:三年级的孩子对于动态情境很感兴趣,带着问题观看小动物热身的情境,可以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通过观察、思考、沟通,让学生会用“边”、“半圈”“一圈”等不完整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老师适时捕捉这些教学资源并加以引导和法律规范,生成周长的含义。】 1.情境引入,感知周长。 创设三只小动物热身运动的情境,让学生对比运动路线的不同,直观感知“边线”、“一周”等概念,理解游泳池池口一周的长度就是池口的周长。 2.联系实际,说说周长。让学生互相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