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探讨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主要讨论对象是数与形。但在现实生活中,数与形和量与计量总是密切联系着的,学习数学必定要涉及量与计量。比如,解答应用题,学习统计、几何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具备量与计量的知识。事实上,无论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还是科学讨论以及其他工作,都离不开量与计量,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量与计量的范围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计量工作已成为四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搞好量与计量的教学,对于顺利开展小学数学其他内容的教学和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对于培育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培育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新课标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内容得到了精简。但是,这部分内容被分散编排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每个年级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都不同,加之这部分内容中很多概念都很抽象,因此,我认为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可能都根据什么固定的模式进行。那怎样才能搞好量与计量的教学呢?前些天我认真阅读了 2025 年版的新课标,尤其是对量与计量的教学部分,现就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大家沟通。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沟通:一、量与计量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目标(这部分内容多数都分布在每个年级的下册)教学内容知识目标一年级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二年级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秒。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单位: 1分、1 时,能认识、会写出钟表上表示的时刻。3、能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护时间的良好习惯。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 1 米、1 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三年级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 时记时法。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克、千克、吨的认识面积单位。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 1 千米=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