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 页 许昌日报/2020 年/12 月/8 日/第 005 版 理论 坚定文化自信 夯实意识形态教育文化根基 杨帅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论断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自信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等,对于高校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自信的提出,基于当今的世情、国情、党情。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的存在,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实力还不匹配,世界文化格局上依然是敌强我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这些都是高校师生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从当前中国发展情况来看,文化是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国家的核心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校师生秉持文化自信,激发出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从社会层面上看,价值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基本格局,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考验。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坚定文化自信是培厚高校良好政治文化生态的需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自身文化影响力的坚定信心。它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又是对文化创新力的自信,对文化普遍意义的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提到文化自信,指出在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