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低年级孩子数学课外自主复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指较少地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就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不断获得成就感的良性循环中得到养成。进城务工子女之所以成绩不理想,重点是因为学生学习习惯不良,不会学习。要学会学习,首先得学会预习。其次,学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再次,学会复习。而老师要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不让,严格要求,逐步使学生养成习惯。具体如下:一 课前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现在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因此我们要善于活用和挖掘教材,例如、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不知不觉的把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能自主的去寻求答案,提前预习新课;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去解决一些老师安排的跟下面的新课有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前的自学。这种自学不只是让学生把课本看一遍,而应当要求靠动手、动腿、动脑,通过阅读课外图文及相关资料,通过网络的查询,甚至通过调查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的自学。例如在学习十以内加法之前,我就提前给学生布置了“帮妈妈买东西”的活动任务。让用学生在双休日和家长逛超市的时候,用十元钱买二样商品,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单独付款,并把付款小票带来。上这节课时,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说说自己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我稍作归纳,将各种结果写在黑板上,再铺以一些小实物,如塑料棒、卡通图片等,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方法。最后我出几个练习题,再加以巩固。这节课我觉得我教的很轻松,学生们学的特兴奋。二、指导预习,培育学生课前预习习惯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培育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老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预习问题,指导预习方法。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让学生在老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我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时候,很明确地给学生提出了四项要 求:①一是想想这样的例题能用哪些方法解答,是通过哪些途径寻求到这些解题方法的? ②二是这样的例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否找到它们的规律?③三是我怎样把自己想的解 题思路讲给同学们听,让大家一听就明白;④四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了这样的具 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