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文字”为支点,实现“漂亮转身”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断与反思《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情理交融的科普故事。文章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选取了冬、春、夏三个季节各具特色的景象,巧妙地把科学知识融合到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之中。备课之初,我不禁心生困惑:“科普故事”类的课文重点教什么?以科学知识为重点,容易上成科学课、劳动课,有“喧宾夺主”之嫌;以了解内容为重点,就会偏重阅读理解,落入内容分析的窠臼。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学的方向和定位决定了教学的走向和形态。这是一个亟待明确、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反复思忖之后,我选择了后者。一、词串教学:有利于积极语汇的形成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和词串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言语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很多时候,词语教学变成了课堂的点缀,老师满足于会认会读,别无他求。如此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很难形成学生言语系统中的积极语汇(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这样的词语相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消极语汇。老师的任务就是“使消极语汇不断转换为学生言语系统中的积极语汇。”【教学片断】出示:种桃能手。(齐读)师:在课文当中,“种桃能手”指的是谁?生:王大伯。师:我们的汉字,往往一字多义,手在这里的意思是“人”。师(出示画面):升旗的解放军叔叔我们叫他——生:升旗手。师(出示画面):手擎火炬的,就是——生:火炬手。师(出示画面):蓄势待发的这位叔叔,我们叫他——生:赛车手。师:假如这位叔叔在竞赛中获得了好成绩,我们就可以称他——生:赛车高手。师:赛车水平高的人,我们叫他“赛车能手”。那“种桃能手”说的是——生:种桃水平高的人。【教学反思】以上环节的教学,由“种桃能手”入手,依次呈现了“升旗手”“火炬手”“赛车手”等画面,启发学生说出相应的称呼,进而引出“赛车能手”,再与“种桃能手”作比较,使学生在词串情境中,对“手”和“能手”的涵义及用法有了比较深刻的感知,也有利于学生积极语汇的形成。二、阅读教学:得意得言贵得法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满足于猎取文本的意义,忽略了对文本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