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激趣,学方法,乐识字———湘教版小学语文《识字 7》各位评委、领导、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郴州桂阳的一名语文老师,我评的是今日上午第二节课——老师执教的《识字 7》。本课选自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是关于中华姓氏的归类识字,课文由部分姓氏串编成韵文,体现中华姓氏多,历史源远流长。本课要求认识 17 个汉字,能正确、法律规范地书写其中 10 个汉字。尹老师紧扣课标要求,结合低段学生特点,围绕前面十个姓氏教学,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趣味认读,巧妙识记,扎实书写。整堂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亮点: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前谈话中,尹老师别出心裁的出示了一些孩子们熟知的名人照片,让他们说说这些人的姓名,再说说自己的姓氏,猜猜老师的姓氏,这样轻松巧妙地引出姓氏这一主题,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姓氏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二、创设情境,趣味认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要选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在认读生字环节,尹老师关注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生字百花园”、“生字城堡”等有趣的情境,帮助孩子们从借助拼音认字到去掉拼音认字,接着通过“字蝴蝶”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快速认读,检查并巩固学习效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趣味横生,扎实有效。三、沟通方法,巧妙识记语文课标指出,低学段要让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在识字字形的过程中,尹老师适时引导,让孩子们以讨论的方式获得一些识字方法,如:“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那你们能用巧妙的方法把它们牢牢地记住吗?”孩子们热烈的沟通着,纷纷展示他们各自的识字方法和学到的汉字,有的说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了“吴”字,有的说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了“李”字。老师适时的归纳和充满激励的话语,让孩子们体会到学汉字的欢乐和成就感。就在这轻松的交谈里,一些巧妙又管用的的识字方法悄然渗透到孩子们的脑海里,我想教育的妙处正是在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吧。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胜枚举,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其一,这节课注重了对字形字音的教学,却忽略了对字义的教学。汉字是表意文字,脱离了意义,它就只是个没有生命的符号而已,又如这节课里出现的生字,它们不仅用于姓氏,还蕴含了其他的意思。教学时,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说说:你知道这些字还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