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首届“课改之星”评选方案一、目的意义 为全面推动素养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老师业务素养提升,展示、检阅并推广各校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处教育教学质量。二、实施原则 方向性原则:“课改之星”评选活动要充分把握课改的方向,真正起到推动课改、引领课改、展示课改、激励课改的作用。 全员性原则:将“课改之星”的评选活动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主线,把评选活动与学校的常规工作结合起来,人人参加,层层评选,以此带动教研活动的深化开展,促进老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 可操作性原则:在尽可能保证“课改之星”评选目的的同时,注意活动实施的可操作性,保证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三、评选流程 1、第一阶段(11 月中旬):学校初评。各校仔细总结“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的成果,根据学校实际组织不同形式的赛课评课活动,在逐级选拔的基础上择优推举“课改之星”参评人选。 2、第二阶段(11 月下旬):全处复评。教学讨论指导中心组织成立文科、理科、英语三个评审组对申报参评人员进行复评,课堂教学评审、课改工作反思三个环节。四、评审办法: 1.在各校推举上报的基础上,教学讨论指导中心组织评审小组,依据各校上报的候选人材料进行初步遴选,确定入围参加课堂展示的人员。 2.入围参评老师精心准备一节能够反映自己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根据评审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展示,同时上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此项成绩占总成绩的 70%。 3.课堂教学展示后,参评老师以所执教的课例为依托,对自己的课改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反思,并提出自己的下一步工作设想,时间不超过 15分钟,此项成绩占总成绩的 30%。五、具体要求 1.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优化学科教学策略,提升“自能高效”课堂建设成果,激励老师参加课改的热情,深化教学改革。因此,各学校要切实领悟活动的意义,以本次评选活动为契机,全面总结、展示、沟通“自能高效”课堂建设成果,提炼课改经验,为“自能高效”课堂的讨论寻找新的突破口和生长点。2.各校在评选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让那些理念先进、执着于课改的老师通过此项活动脱颖而出,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使更多的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快速成长,促进老师队伍素养的整体提升。3.各学校要切实领悟本次活动的意义,把活动推动与教学常规工作相结合,把活动开展情纳入老师业务评价之中。要让每个老师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