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歌曲【小康路上迈大步(镇党委先进材料)】 小康路上迈大步(镇党委先进材料) 小康路上迈大步 ----记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党委先进材料 距和静县城 30 公里处,有一个景色秀丽、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型小城镇,平整宽阔的村、镇道路两旁,排列着错落有致的居民点。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小二楼屹立于规划整齐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两侧。那喧闹的集市时不时洋溢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哈尔莫敦镇是和静县最大的镇,全镇总面积 373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有 7.4 万亩,总人口 20763 人,全镇下辖 7 个行政村,27 个党(总)支部,共有党员 499 名,在以前由于地处偏僻、耕地少,人口压力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牧展增收缓慢,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镇党委依旧带领广阔老百姓艰苦奋斗,从产业结构调整开始,硬是打破了农业大镇神话,提出了“二五四二“经济进展战略,20xx 年全镇牲畜存栏达到 17 万头(只),国内生产总值 15882.81 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38.96 元,较上年增加 383.96 元。 从根本治穷治富 80 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镇的农牧民群众也蠢蠢预动,在确保家庭内粮食够吃的情况下,大胆地搞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经济作物,但在有的村组确还是以种植小才麦、玉米为主,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非常缓慢,甚至有的农牧民群众认为:“政府越让种的作物,我越不能种,种了就赔帐”。针这种情况,镇党委一班人多次深化农民田间地头与他们面对面的沟通和,通过调查、讨论、分析,得知:不是群众不想富,而是思想没有解放,对党的政策不理解。于是镇党委决定在做好动员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组织其它村调整成功的农民进行现身说法,通过他们之间的沟通,达到共识,使他们自觉的去尝试、去调整,党委、政府只是起到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农牧民终于尝到了甜头,就连我镇萨拉村、乌兰尕扎尔村两个产粮大村都打破“我们的土地不适宜种植辣椒、棉花”的顽固思想。现在我镇的种植呈现出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五花八门的种植”格局。 走共同富裕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哈尔莫敦镇部分村率先富起来了,大部分群众也先后富了起来,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村、组仍有群众处于贫困状态,他们的生产生活都比较困难。对于这些贫困户,镇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镇党委认为“一户两户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为此,镇党委讨论决定发动党员、干部,实行得力措施加大扶贫力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