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我县教育局积极提倡“学案导学六部教学模式”,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已充分应用到全县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已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城乡学生在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合作小组怎样创建更为科学合理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讨论,从而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有富实效。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讨论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纳问卷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静宁实验小学和界石铺七里中心小学两校 3-6 年级各 20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见附表)(三)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回收问卷逐项统计以及与有关师生的座谈,可以看到两所学校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的培育为根本,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1、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学生展示的舞台,大部分学生实行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加的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得不到有效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育。问卷第七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常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回答常常的占%,间或回答的占%,听别人讲的占%。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中等或不太好的学生。2、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前缺少独立的思考,讨论时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讨论时间不能充分利用。调查显示:有%的同学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同学选择在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同学选择两者兼有。在学生没有充分思考前讨论,致使学习中等或不好的学生无话可说,只能被动的听思维敏捷学生的见解,形成了学习的惰性。 3、合作小组的分组不尽合理,两所学校的分组模式大致都是四人小组,每组好中差学生都有,组长都是由学习好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一旦形成,适用于各科学习,但不同科目具体情况不一样,使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小组合作中,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实际上大部分组长都不能给组员充分的引导和帮助,没有明确学习任务,大包大揽,个人展示的机会较多。 4、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分工,讨论时小组成员只发表自己的意见,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