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投资企业降低成本,获得较高收益的先决条件。而眼下,我国的建筑企业在工程造价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其效益。本文着重剖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探讨一些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因为我国经济的迅速进展,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像雨后的春笋蓬勃进展起来。作为重要环节的工程造价的管理也逐渐为业内人士所重视起来。因为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业受历史条件和进展时间的影响,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为了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的管理是多重标准,制度不够法律规范、完善。 省级相关部门根据全省的情况确定地区的工程定额,在全省的范围内实行;而有些市政工程又是由市级政府确立投入的额度。由于两者之间把握尺度不同意,存在打架的情况,导致企业不知所从,或者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双重标准,相关的管辖单位也是不便于管理和监督,影响了工程造价的法律规范化管理的进程。而且现在通行的政府部门颁布的工程造价的各项指标,是依照社会平均水平得来的,实质上是社会的平均价格,并不能真实地体现出竞标建筑单位的实际情况,比如,企业的管理状况,技术水平和实际的材料消耗情况等,导致竞争企业的不在同一起跑线,影响竞标单位的竞争公平性。 (二)前期准备工作不扎实,缺乏有力的调查、精确数据与剖析的有力支撑 我国的建筑业有一个陋习,把造价成本的控制重点放在施工过程实施的阶段或者决算时期,而对施工前的调查讨论草草了事,匆忙做出决策。有些建筑投资企业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缺少细致而深化的调查,或者是没有全面分析,导致成本的分析也就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对招标文书、计量支付的标准和施工技术规则等吃得不透,不能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或者在施工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导致报价与实际存在较大的误差,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预算人员对施工中的先进设备、技术和材料等不了解,不能够对补充的单价进行科学的分析,使预算与实际情况造成较大的偏差。例如,在一个建筑项目中,基础砼浇筑前,由于场地狭窄,基坑的周边堆放了不少的建筑材料,遇到一场大雨,造成了土体塌方,延误了工期,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