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教育活动方案 第 1 篇:幼儿德育教育幼儿健康成长需要学前教育中盛开德育之花 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幼儿自身全面进展的基础。心理学讨论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育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可见,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育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等道德行为,使幼儿终身受益。现结合自己多年德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前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历来被人们关注, 尤其是在素养教育成为主旋律的今日, 德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的、道德的、政治的教育。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 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 养的重要时间,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 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 众星捧月的地位, 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观, 使我们的幼儿从孩子便养成了任性, 骄傲等道德意识和行为.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个性和品质,,如脾气大, 个性固执, 挨不得批判, 不懂礼貌, 打人, 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更显的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幼儿从小怀有感恩的心,从小尊重人。 学前幼儿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育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幼儿出生后,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进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谐地进展,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进展打下良好基础。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进展,都将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格教育端赖于 6 岁前之培育。这个时期培育得好,以后只顾着他继续增高地培育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育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幼儿升入小学,老师需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由此可见,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意义重大。 二、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幼儿老师要了解学生 幼儿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她们不是真的了解幼儿。尽管每天都在仔细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关爱方式方法,让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让孩子感到很难受。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搞好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