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幼儿教育反思-用游戏取代“吓唬”

幼儿教育反思-用游戏取代“吓唬”_第1页
1/2
幼儿教育反思-用游戏取代“吓唬”_第2页
2/2
幼儿教育反思 用游戏取代“恐吓”小侄女欣欣三岁了,聪敏可爱,特别爱笑,很是招人喜爱。但一到早晚刷牙时,她似乎就不那么“可爱”了。一到早晚的刷牙时间,要么是磨磨蹭蹭,要么就屋子的跑,不同意刷牙。欣欣妈妈有个“绝招”很是管用。“你要是不刷牙,明天妈妈不带你去奶奶家了。”小侄女很喜爱奶奶,每天都要去奶奶家。一听到不让去,很是害怕,不得不悻悻地去刷牙。但时间久了,发现这个“绝招”似乎失去了魔力,不管用了。因为弟妹总是说不让小侄女去奶奶家,而事实上每天都有去。这个理由的恐吓,已经对她不起作用了。 随即给弟妹推举了一本绘本,名字叫《小熊不刷牙》。想着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来让孩子意识到不刷牙的对牙齿以及健康的损害。听了故事的小侄女刷牙顺畅了很多,每天刷牙还会唱刷牙歌,特别欢乐。 过了两周,小家伙儿又开始各种躲避刷牙,而绘本故事的内容似乎已早被她抛到九霄云外,无论是讲道理还是“恐吓”她不让她去游乐场,都不管用。 欣欣爸爸看到此刻的场景,对着她,用低沉的声音,举着变成双手,边跑边喊“我是牙齿细菌,我来找找看有没有脏脏的牙齿呢,然后跑过去挠她。爱玩扮演游戏的欣欣,快乐的不得了,在屋里跟爸爸玩了好几圈以后大笑着跑去刷牙了。欣欣爸的方法简直就是游戏力的完美示范啊! 这件事儿,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用游戏去取代恐吓,而不是一味的恐吓和唬孩子。遇到孩子不配合,出现情绪以及行为问题时,很多新老师以及新手父母通常也会使用恐吓的方式试图让孩子去改变,修正行为。刚开始恐吓是有用的,再往后恐怕就不乐观了。因为“恐吓”孩子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例如“再哭妈妈就不能来接你了。”“不睡觉,大老虎来吃你”,这些话等同于在示范说谎。而假如真的需要恐吓,事情一定条件下是真的会发生的。比如,常常孩子不听话。妈妈就会说不要宝贝了,其实这个事非常不可取的,因为你不会真的不要她,这种恐吓长期来讲是没有效果的,尤其是对大点的孩子,而对小点的孩子则会影响他们的安全感,那么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当他不听话的时候说出你的有效的惩处后果,比如,再不回家,那么明天就不可以出来玩耍;一直吵闹那就以后减少出来玩耍的时间。 最理想的方法除了用小游戏以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小竞赛以及正面鼓舞的方式,例如,吃饭挑食时,讲道理不管用。那就弱化他的挑食行为,直接开始“我们来个竞赛吧,今日谁吃的洁净,就可以赢得老师的一个拥抱。”孩子面对挑战和游戏,自然是非常兴奋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幼儿教育反思-用游戏取代“吓唬”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