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故事案例 3 篇 幼儿教育故事案例 1 篇 向孩子讲一个《老鼠和青蛙》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汉斯萨克斯。 有一天,一只老鼠坐在河边,她在考虑该如何渡到对岸去。 “唉,”她叹息道,“这么远,我肯定游不过去的。” 这时候,一只青蛙正好在不远处的浅水里,老鼠说的话被他听见。他游到岸边说道:“我可以把你安全地渡过河去。” 老鼠信任他的话,欣然同意。这时青蛙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身上,另一头拴在老鼠的尾巴上,然后他跳到水里;当他在河里将老鼠拖一段路,突然往水下潜去时,老鼠也不得不跟着往河水深处钻。“救命!”这时她不禁叫道,“难道你想淹死我吗?你怎么对我干出这种不讲信义的事!” 可是,青蛙回答说:“常言说:甜言蜜语的背后隐藏着背信弃义。你为什么不提防些呢?” 这时候,有一只白鹤飞来,看到水中的老鼠在挣扎。他俯冲下去,一把抓住她,连同青蛙一起带回自己的窝巢里。不过他抓老鼠时根本就没看见青蛙;他回到窝巢后才发现他,于是说道:“你怎么也被抓来?” “唉,”青蛙回答说,“我这是恶有恶报呀。我原来想让这只老鼠倒霉,想淹死她的;可是现在连我自己也跟着倒大霉。” “是呀,这是你应得的下场,”白鹤说着,便张开他那张大嘴口把这只不讲信义的青蛙吞到肚里去。 为他人设下的陷阱,结果自己掉下去。 幼儿教育故事案例 2 篇 活动目标 1、遇事要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进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老虎叫声 2、图片:老虎、狮子、狐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老虎的叫声,用声音引出“林中之王”,引导幼儿形容描绘老虎给人的感觉。 2、出示瘪嘴老虎 老师:有一只老虎以前可厉害了,可是它现在一点都不厉害了。 请幼儿观察:它怎么了?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瘪嘴的样子。 丰富词汇: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老师:那这只凶狠的大老虎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瘪嘴的老虎呢? 二、展开 1、老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认识大老虎厉害的牙齿。 (1)大老虎的牙齿厉害吗?有多厉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说的? (2)出示小狐狸的手偶,老师模仿小狐狸: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信,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拔掉呢! 问题:那小狐狸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呢? 老虎又是怎么做的呢? 谁又去劝的老虎呢? 狐狸又是怎么骗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