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本专题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多年来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无论是内容还是难度方面都较为稳定,估计近几年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但在题型方面的多样化还是有可能的,如出现基本概念的简答题等,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7.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8.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9.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的应用。【重点、难点剖析】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相互转化1.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多个类别,例如:Na2CO3可以是钠盐、碳酸盐、强碱弱酸盐等。(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 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 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4)并不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都能与 水直接化合,例如 Fe2O3、CuO 等与水不能直接化合生成碱,SiO2不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 H2SiO3。(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 O2和 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6)能电离出 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 NaHSO4;能电离出 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 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7)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 NH;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 AlO、MnO 等。(8)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所指的一定是化合物,混合物和单质则不属于研究的范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