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5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B.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具匠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C.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 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 后”从不袖手旁观,参加度较高;“90 后”则基本上是娱乐。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B.中国不仅有进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C.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 5 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 130 万人以上。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阔观众赞誉。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阔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在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进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沟通”)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有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阔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C.古时女子到二十岁时进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女子年已二十。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