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环境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当前我国环境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 【摘 要】:当前环境艺术教育的进展在与社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进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环境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引言 环境艺术作为一个多领域交叉的艺术学科,融合了城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艺术和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的对象遍及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从艺术层面制造出人们满意的人居环境。但在目前社会转型新时期,随着经济进展、科技进步、生态危机和人们观念变化的影响,环境艺术教育也呈现出风格多样、内涵丰富、学科交叉性更强的特征,如何培育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进展需要的环境艺术人才,这已成国内高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我国环境艺术教育的进展现状 我国环境艺术本科教育,脱胎于美术院校,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基本隶属于“工艺美术”大类,随着经济、城市建设的快速进展,其市场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逐步显现,90 年代一些工科和综合性院校也相继开设此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在这种大背景下受到市场的青睐,专业前景十分可观。但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生源质量的下降也给高校教育体制的更新带来了挑战。 目前,许多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的培育目标没有立足于民族特色,课程设置也缺乏对弘扬民族文化内容课程的开设。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一般性的空间造型和功能至上的原则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的作业设计倾向多是概念化、时尚化、国际化等,忽视了思想内涵在空间中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易淡化地域文化和本民族审美评判的标准,导致作品只有现代感,不能体现我国的文化韵味和地域色彩。由此可见,我们的环境艺术教育一定要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 二、环境艺术教育的问题 1、课程设计不合理 当前我国高校所设置的环境艺术专业,大部分是近十年来新设立的,与国外高校的相同专业比较,不仅起步晚,而且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离现象,导致基础课不能成为专业课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比重相对偏多,使得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际设计能力等得不到扎实的训练,教学能动性和活力就会下降,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还有,课程缺乏校本特色,比如以艺术院校、建筑院校、农业院校为背景的环境艺术专业,假如不能将本校的优势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