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中国房地产的开发建设和消费中,70%左右的资金依赖于融资支持,一个有效率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有助于房地产步入稳定进展的良性轨道。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实施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也尝试了一系列探究,以形成对于房地产的有效支持,但目前尚存诸多问题,作为其中一部分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同样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剖析这些问题并在相应的政策层面找寻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颇有必要。 一、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地产金融市场过度集中于间接融资市场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房地产企业信贷市场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的比例得到说明(见表 1)。表 1 中的资本市场融资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数据来源于 wind 咨询,间接融资数据来源于中国房地产信息网,为中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于中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之和。该表显示,房地产企业间接市场融资规模远高于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即使在 2025 年至 2025 年间,房地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有所提升,两者的比例也不足 10%。 自 2025 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实际上关闭了房地产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大门,房地产首发、增发、债转股、可转债等基本上均维持零纪录,房地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大幅萎缩(见表 2)。此间,虽然发改委对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网开了一面,发行规模持续高增长,但即使这样房地产企业资本市场融资与信贷市场融资的比例在3%的低位徘徊,远低于前几年的水平。 显然,房地产融资对间接融资的过高集中度易于加大间接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风险,不利于银行金融机构形成稳健的资产负债结构,也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房贷在银行信贷市场中占比过高 近年来,房贷在银行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 20%以上[1],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房地产紧缩调控等宏观政策条件下,这个比例不降反升,2025 年以来各月的比例超过30%(见表 3)。从行业投放结构看,主要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年报信息表明,除个别银行外,房地产业贷款投放高于其他行业的贷款投放。[2]这些信息表明,国家关于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房贷规模的居高不下也成了房价不断走高的重要推手,加大了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控的难度。 (三)房地产金融市场对于保障房的支持不够 自 2025 年国家重新重视保障房的建设和消费以来,保障房融资一直成为其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