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化学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认识探究化学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平常的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的教学活动,我们常常会被一些精彩的课堂所吸引,但“错误”也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是在错误中积累的,它有特有的“精彩”之处。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现在的班级学生数一般在 50 人左右,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对化学学科的思维及对本学科不同的认识方式。因此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在课堂中对问题的认识出错就难免。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哪怕确实明显有错,也是正常的,又何况“正确”正是从“错误”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误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判、修正。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讨论、创新和超越。所以,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2“错”学生之“错”。“错误”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和肯定的地方,但从辨证的角度分析,错误却是成功的前奏。因此,我们不应回避或掩饰“错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心理等许多因素来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如能适时地错学生之错,故意布设陷阱,诱使学生“上当”,从而使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上当…‘中计”后翻然醒悟。这种“醒悟”境界,常常是正面培育所无法达到的,在“醒悟”中,学生就会变得更加聪慧,从而达到提高了学生分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借题材发挥,资源共享。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定存在的,可以说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有时完全可以充分将学生的“错误”看成一种资源,借题发挥,并使之“资源共享”,更好地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自己在犯错、知错、防错及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人知识的殿堂,用“错”――为有源头活水来。 3.1 分析错误之源,找出解决问题之本:培育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解题,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解决的问题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有错误,学生有了错误老师如何对待?一方面我们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其反思达到促进学生思维的进展;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学的起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其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