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我的数学教学改革实验马芯兰 生于 1946 年 12 月,北京市人。1966 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师范学校。中学高级老师。从 1967 年至今一直在朝阳区幸福村中心小学任教。主要著作有:《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能力培育》(上下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尝试》(共四册)。所写论文:《两个学习心理系统的有机结合与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获北京市教育学会 1985 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改进知识结构,加强能力培育》获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先后获得:北京市自学成才先进、北京市特级老师、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证章、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共产党员“十杰”之一、全国巾帼建功先进、北京市人民老师“十佳”、全国中青年老师“十杰”等荣誉称号。 记得小时候,当我看到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的民族惨遭迫害的电影和小说时,我十分气愤,眼泪不知流了多少。从那时起,我下决心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了为祖国多作贡献,一定要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富强了,别人就不敢欺侮了。 1967 年我当上了一名小学老师。这给我培育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提供了极好机会。我下决心把学生教育好,要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从此我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工作,同我的学生朝夕在一起。那时,正值十年动乱,什么“白专道路”、“一长制余毒”、“师道尊严”等“帽子”和口号不一而足,满天飞,把建国 17 年我国教育事业抹得一团漆黑,使我国广阔老师无所适从,受到严重威胁。对这一切,我没有怕,也不知道怕,只要让我上课堂,任凭他人说什么都可以。进了课堂,学生不听讲,我就先给学生讲故事,如《地道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许多中国人制造发明的故事等。讲一个故事,给学生讲一点儿知识。就这样,当时我班学生纪律最好,下班后,我从“红小兵”扔掉的图书中捡起一些教科书翻看,渐渐地将解放前后的小学教材都翻看了。我好像从中发现了一些什么问题,我又拿起《一千题详解》、《一题多解》……开始一题一题地算起来。 就这样,别人在搞斗、批、改,我却走进了数学的小天地里。边学习边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朦朦胧胧有了些新的想法和做法。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稳定,各级领导开始抓教育质量了。下来听课,出卷考试……对这一切我抱着非常欢迎的态度。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帮助和鞭策。可以说从那时起,我教的班级的数学成绩就遥遥领先。各级领导和老师们常常到我教的班级听课,他们听课后都感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