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教研随笔-语文教学-革自己的命

教学教研随笔-语文教学-革自己的命_第1页
1/2
教学教研随笔-语文教学-革自己的命_第2页
2/2
教学教研随笔 语文教学 革自己的命我讲公开课的时候,在 05 年至 10 年之间,那个时候,课改就像逐浪排空的黄河,波涛汹涌,气概如虹。上学的时候学的理论,突然在课堂上都用不到了,于是在领导和同伴的帮助下,我从一名懵懂无知的新手老师,逐渐成为了一个所谓的教学老手,游走在各种公开课中。还好,捧了杯,得了奖,拥有了自己的套路。 我喜爱讲大课,就是那些文笔有激情,语言有气概的课文,例如《安塞腰鼓》《船长》《黄河的主人》,安塞腰鼓的排比句,船长那拔枪威慑众人的气概,还有黄河的惊涛骇浪,总能让课堂的氛围烘托得如电影一般。我曾经因为把课文讲得像看电影一样这句评价,自我欣赏了很久,也因此总认为,只有这样的课,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这种情愫伴随我了很久,直至我当上教导主任、甚至业务副校长。这期间,我不再讲课,而改为评课,我其实还不知道,自己脱离语文教学的一线很久了。 讲课就像看电影一样让听课的人觉得过瘾,在当时那个时代,的确是一节好课,也是众人眼中向往的课堂。大家都在斟酌老师的每一句话应该如何说,每一句评价要怎们接,更多地是指导学生品、读。品词句、读词句。因此,课堂上有了套路: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能把你的感受读书来吗?谁还有其他(相同的)感受?这个套路简直太好用了,一篇课文找到一个重点,反复地问来问去,课文的情景感有了,学生的读书体会有了,老师的评价语言也到位了,真是一节好课。 在当时那个阶段,我们的认知都是一样的,对于好课的界定也是一样的。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种上课方式具有他正面的意义,而这种观念,在我的潜意识中根深蒂固。 但是最近的几次听课和评课,在和老师、教研员以及对案例的学习中我发现,这种语文教学形式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今日的教研,陈红霞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就一定是教学目标吗?起初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她说,在今年的教材中,有一首古诗二年级也学,六年级也学,请问教材内容还是教学目标吗?我忽然明白,竟然不是!语文课太奇妙了,文本只是一个载体,那么什么才是教学目标呢?毋庸置疑,是现在大家都提高的学科素养。二年级学故事,要掌握的学科素养和六年级绝对不一样。而这种素养,并不是通过单纯的品和读就能体现的,而是要通过学法来呈现。所谓的学法,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学习到的方法。这个太有趣了。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学法,目标是不一样的。 今日的教研,主题是《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学教研随笔-语文教学-革自己的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