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模板汇总 7 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 xx 收集整理的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7 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 1 在活动中,我们本着“学习与沟通结合、教研与观摩结合、反思与实践结合”原则,以课例讨论为载体的主题式教研为我们活动的主要形式,形成了“研讨——上课——说课、评课——再次修改教案”的教研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研活动主题化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既是一种讨论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但是以往的教研无中心、无主题,沟通的范围空而大,不能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组织老师围绕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实际,确定每次活动主题。如:宜山镇二小的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专题研讨;云岩小学的“走进真实课堂、感受老师激情”的专题研讨;宜山镇三小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的专题研讨……。从而使每次共同体活动都能真正组织引导老师有效地、集中精力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老师们在相互沟通切磋中资源共享、彼此支持、共同提高,形成互助团队,避开独自为阵、孤军奋战的局面。 二、互评活动多向化 教学互评可以为老师教学提供信息反馈,评议和沟通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我们采纳“圆桌式”的互评方式:先让点评老师向执教老师询问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执行感受,再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然后让其他参评老师谈想法。这样,在自评、他评等多向沟通、评价中,实现评价多方老师的共同进展。 三、反思活动延续化 “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一动不动”这是目前教研观摩活动的通病。针对这一弊端,我们在每次活动后,不但要求执教老师再次修改教案,而且还让其他参加活动的老师设计同一课题的片断教学设计或写写教学随笔。让每次主题式的共同体活动提出或解决的问题能在平常课堂教学中扎根发芽。 “共话、共享、共进”的小学数学教研共同体带动了各校的教研活动,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和谐氛围。老师在教研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沟通,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获得成长。虽然我们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如:教研共同体组织无章可循,难以维持老师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