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教育读书心得感想五篇 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精简和目的明确。一节课 40 分钟,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精又简。下面是为你细心整理的数学老师教育读书心得感想五篇,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关怀。 数学老师教育读书心得感想 1 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让自己的课更有数学文化的味道,是每一个数学老师时时牵挂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郑毓信、王宪昌、蔡仲三位教授共同编写的《数学文化学》一书,通过阅读,让我真正明确了数学教育的意义及实质,对数学教育的目标及达成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从古希腊数学的起源讲到当今飞速进展的数学,在我面前展示了一个数学进展的历史长卷,曾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人物一一跃然纸上,通过对西方的数学与中国的数学进展史进行对比,使我对历代数学名家在数学方面的主要奉献及数学进展的历史进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本书又不是单纯地历史的表达,教授以自己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什么数学能够称之位一种文化,及将数学作为文化看待的意义,让我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全书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从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文化”这一部分的内容,笔者强调,我们应当留意纠正这样一种倾向,不能一味地强调数学的工具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中、小学的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传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当更为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培育。 从教学的角度看,以下问题就有着特别的重要性,既应如何通过日常的数学教学来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因为“思维活动不是在获得课程内容的知能后才出现的,而是胜利的学习过程中整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课程内容须能够挑动思索的灵感,即使在最不起眼、最基本的课堂情境中,亦可启发学生的思索的源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明确了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养成与具体的数学学问和技能的学习相比是更为重要的。由此,我深深思索着我自己的课堂…… “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把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我们应当努力建立民族或国家的清醒的数学意识。”我想,我们应当把思维方法的训练渗透于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应当以思想方法的分析去带动、促进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 书中提到肖先生借用了清代文学家袁枚关于“学、才、识”的论述来说明三项数学教育目的,他认为广义的数学教育不是把数学仅仅视作为一件有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