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期待从容有度的引导教学“数字与编码”一课,在学生总结出身份证号码与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律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规律,为自己设计学籍编码。 师:请每一位同学为自己设计一个学籍编码,要能反映出你所在的年级、班级、学号以及性别等信息。 学生设计,随后沟通。 生:我的编码是 5520501。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我在五年级的五(2)班,我是 5 号,最后的 01 表示男生。 师:嗯,该表示的都体现出来了。 生:我觉得第一个 5 可以去掉,52 就表示你是五年级学生了。 生:我觉得最后的 01 改成 1 也行,因为性别只有男女之分,用 1 和 2 来区别就足够了。 师:看来,我们在用数字编码时不仅要反映出主要信息,还要突出数字编码的特点——简洁。那表示学号的 05 也改成 5,行吗? 生:不行。因为一个班通常有四十多位同学,假如用 5表示 5 号,那么 15 号同学就得用 15 来表示,这会导致同学们的学籍编码数字个数不统一。 师:可是,明年我们就要升入六年级了,那你们的编码不是又得重新设计了吗? 生:不需要,只要把 05 改成 06 就行了。 师:能否想个办法,使我们的编码不用改,一直可以用到小学毕业? 学生思考片刻。 生:可以在最前面加上 1~6,读几年级,就在相应的数字上打个“√”。 生:可是,这样的“√”还是需要每学期改一次呀。 学生再次修改编码,不一会儿,他们又有了新发现。 生: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出生年份放最前面,这样的编码就不需要每年改一次了。 生:我反对!我们班同学的出生年份有不同的,到时候怎么知道在那个年级呀。 生:看来我们得找一个我们共同的,而且是不变的信息,这样的编码才是惟一的。 生:前面加上我们的入学年份,这是不变的,而且可以一直用下去。 至此,全班同学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坦率地讲,要给自己的学籍编码,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使我们的编码既简约,又惟一。这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考,需要学生经历一波三折的过程,在过程中慢慢体会、细细品味。回顾上述教学片段,我以为,这位老师的教学引导既从容不迫,又张弛有度。 首先,当学生给出了“5520501”这一并不完善的编码后,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以“嗯,该表示的都体现出来了”作为评价,并期待着其余学生参加到探讨与争鸣中来。正是这一“等”,让学生的思路渐渐打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个简约的编码逐渐诞生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年我们就要升入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