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一、大胆质疑 创设问题情景,鼓舞学生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而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质疑是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疑问。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要有意识的以问题为起点,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精力放在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启发性问题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寻找疑点,敢于质疑。为此,老师要尽力给学生制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气氛。南宋教育家陆九渊告诫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是学习的需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内在需要,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责任应由老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老师要鼓舞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探究未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沟通意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 长期以来,教学设计都是以老师的如何“教”如入手,而忽略了学生的如何“学”,新时代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因此,作为老师要把教学的中心转移到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以探究者、讨论者的身份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自己去领悟、发现、探求、归纳和创新。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不是取决于老师的反复讲解,而是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学生自主求知的活动质量。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认识、加工、思维、消化,通过自身的“再制造”活动,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纳入其知识结构中。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自主进展为目的的教育观,提倡学习自主化,鼓舞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猎取知识。老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究问题的人。 三、参加活动 鼓舞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学活动。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数学课的教学应将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例如: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