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学籍管理问题及策略 自 2025 年年初开场,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同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 41 号令,用以取代曾经的 21 号令,将于 2025 年 9 月开场正式实施。从 2025 年开场实行了 12 年的 21 号令,自此完成教育史的使命,逐步退出教育的历史舞台。依据教育部高校学籍管理处专家的解释,此次公布的新规,参照以往法规历程来看,运行时间应当也不会少于 10 年,可以看出此次同学管理规定的修改是经过严谨的调研、推敲才正式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 41 号令中的内容来看,与 21 号令相比较而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和同学管理规定。各高校依据新的规定需准时修订本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和同学管理规定,以符合如今的政策、法规。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同学管理规定中最重要的组成局部,在新的 41 号令中,共有七个章节的内容,根本都有涉及学籍管理方面的内容。学籍管理关系到同学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结果的认定,关系到同学、学校的切身利益。作为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可谓责任重大,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新的政策法规、修订本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也是值得深化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从事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在学籍管理工作了 10 年,见证了学籍制度的变迁和改革,在此浅谈一些自己关于学籍管理的理解以及如何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水平。 一、民办高职院校属性分析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从性质上来说与其他高校〔特别是公办高校〕还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民办高校具有双重属性,即企业属性和高等教育属性,二者之间在确定程度上带有冲突性,即民办高校在追求高等教育价值的同时又追求企业效益。不管从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同学管理、同学就业等方面,民办高校都脱离不了这个属性。但是,在高校同学管理规定这个政策法规面前,不管是何种类型高校都必需严格遵守。那作为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如何来适应新形势下学籍管理制度的转变,提高学籍管理水平呢。就笔者的工作阅历,简要概述一下目前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籍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从客观方面来分析。1.在招生政策方面。虽然民办高职院校享有自主招生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职高校招生范围特别小,根本从专科二批次招生。就从笔者所在的学校来看,如今的招生方式根本由以下几种方式组成:中职注册入学、高考注册入学、对口单招、一般高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