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案例分析法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案例分析法 摘 要 学习经济法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如何面对枯燥无味的经济法,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各种相关案例,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学生,采纳案例讨论法使学生充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适应学生职业进展的科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 经济法 教学 案例分析法 作者简介:王志涛,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助教,法学硕士,讨论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5)1-219-02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经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征。从高职高专院校培育目标来看,主要是培育动手能力强、有用型的学生。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理论基础学习,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繁琐的各个知识点,我们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各种案例辅助教学,但是如何设计案例,如何选择案例,如何分配案例分析时间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经济法课堂教学现状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但目前教学形式上普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凸显老师主体的地位,而忽视了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经济法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原则等,对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法相关的案例却关注较少,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容易把该课程看做是一门烦躁无味的学科,从而使课堂也显得空洞、呆板,也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进展,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经济法课堂上引用案例分析法,且使用大量案例辅助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将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将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在经济法的课程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现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教学课堂上所使用,课堂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学生在情景教学中也更容易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但如何使用好案例分析法,让该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发挥,却是很多老师容易忽视的地方。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方法,一般老师认为就是教材知识点结合案例,然后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案例分析法实际并非如此简单,如,案例如何选择,选择的案例能不能吸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