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不好数学的你:如何学好数学首先是学问,规律的根底。用最少的东西去证明最多的东西,那些最少的东西是一切的根底。我们深刻把握了那些最少的东西,一橦学问大厦便可以建筑起来。根底学问都在课本里。因此,首先必需把握好课本的学问点。有些东西就是前人定出来的,并被世界公认,既然我们无法转变这一切,便只好承受,并消化。所以,有些时候没方法,只好死记了。当运用多了,便灵敏了。生疏串通了学问,便夯实了找到规律的根底。 真理可以从实践中获得。在各种各样的题中,找到规律。同一类型的题目,这次错了,下次就会做了。规律是总结出来的。比方说,证明一些平行,垂直的几何题,好像每次找到了中点,连接,便迎刃而解,这就是一种规律。我们可以从练习册,课本的例题中生疏总结。还有一些经典易错题,更是要重点留意。假设例题只是看一看,丝毫不重视的话,考试时速度方面便大打折扣了。一道题往往有好几个学问点堆在一起,只要循规蹈矩逐个击破,也就搞定了。规律越来越多,就像有更多的钥匙,面对各种各样的锁,也就不怕了。 可方法规律一多,面对题就不知用什么方法了,这就说明还没有根本地把握方法。这时就要把例题再拿出来,自己再做一遍,直到"哗'一声恍然大悟。有时适当地结合条件,也可以快速地找到方法。这样又可以总结出一条大规律,便是不要死钻牛角尖,这种规律一不行,就马上换下一种,让思路转得快一点。而坚持到底反而可能失败。 总而言之,出题者确定为你留下一条路,通过规律,可以找到它。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后路,去查找一条更好的新路。假设失败,就走后路。题目是死的,人是活的。 题会做了,但也不愿定做得对。往往不是计算出错,就是遗忘定义域。所以,这又成了另一种规律。以后一看到求值域,条件反射地想到定义域,就不会错。这些规律每个人有所不同,要依据自己的弱势来确定,并牢记于心。计算的马虎,是很麻烦的,有时就是可怕出错,在一道题上迟疑不决,最终导致考试时间不够。为了抑制这老毛病,确定要丢弃计算器,靠自己的手和脑来计算。不要怕大数,仔细去算。手算多了,命中率自然就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