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1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现状与问题 长江自宜昌以上为上游,面积 100 万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这是位于 我国地势第一、二级台阶的过渡带和第二台阶上,除面积不足 1 万 km2 的成都平原 外,高原山地占2/3,低山丘陵占 1/3,地形破裂,构造复杂,地震强烈,滑坡、 泥石流活动频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其中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金沙江下游及毕 节地区、陇南及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四大片",计云、贵、川 、甘、陕、鄂、渝 7 省市的 152 县(市、区),土地面积万 km2。 长江上游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柔湿润,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 量 800~1000mm,5~10 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70%~90%,多暴雨。金沙江 干热河谷及陇南地区,年降水量仅 500~800mm。 长江上游控制站宜昌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 4400 亿 m3,多年平均输沙量亿 t,宜昌水文站以上的悬移质泥沙,主要来源于金沙江和嘉陵江,两江多年平均输 沙量约占宜昌站的%,其中金沙江占%,嘉陵江占 27%。 据目前有关资料统计,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共有人口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万人,农业劳动力万人,平均人口密度 216 人/km2,嘉陵江 中下游和三峡库区的人口密度达330 人 /km2 和 278 人 /km2 , , 部 分 县 甚 至 超 过 800 人 /km2。区内实有耕地 875 万 hm2,粮食总产量 258 亿 kg,农业人均耕地约, 粮食单产 3765kg/hm2,农业人均产粮仅388kg/人,农业人均纯收入 249 元/人,农 业总产值仅 25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50%左右。不少地区仍然处于半封闭的自 然农业经济状态。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四大片"的水土流失面积为万km2,年均土壤 侵蚀量为亿 t。"四大片"的坡耕地近 550 万hm2,仅占其总面积的%,而 年均侵蚀量高达亿 t,占全区平均侵蚀量的%。其中三峡库区 19 个县(市 )土地面积共21667km2,水土流失面积占 15947km2,而强度流失面积达30%以上 。由于土地质量差、容量低、人口密度大、毁林开荒等造成大量坡耕地。据统计 ,库区西段 7 个被淹县小于 15°的坡耕地不到一半,而大于 25°的坡耕地则高于 3 0%,其中还有一定比例的坡耕地位于 30~40°的山坡上。由于坡地小而分散,又 处于边弃耕边开垦的恶性循环,更加剧了库区的水土流失。 由于大量的土壤流失,旱洪灾害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