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5 则 第一篇:高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5 篇 作为一名悄悄奉献的教育工,常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5 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高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5 篇 1 教学目标: 能娴熟地依据抛物线的定义解决问题,会求抛物线的焦点弦长。 教学重点: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有关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 和一条定直线 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 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 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二、新授: 例 1、点 M 与点 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 l:x+5=0 的距离小 1,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解:略 例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 x 轴,抛物线上的点 M〔—3,m〕到焦点的距离等于 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 m 的值。 解:略 例 3、斜率为 1 的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 A、B,求线段 AB 的长。 解:略 点评: 1、此题有三种解法:一是求出 A、B 两点坐标,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 AB 的长;二是利用韦达定理找到 x1 与 x2 的关系,再利用弦长公式|AB|=求得,这是设而不求的思想方法;三是把过焦点的弦分成两个焦半径的和,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 2、抛物线上一点 A〔x0,y0〕到焦点 F 的距离|AF|=这就是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焦点弦长|AB|=x1+x2+p。 例 4 、 在 抛 物 线 上 求 一 点 P , 使 P 点 到 焦 点 F 与 到 点A〔3,2〕的距离之和最小。 解:略 三、小结: 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需推断焦点所在的坐标轴和确定 p 的值,过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问题有时用焦点半径公式简洁。 2、焦点弦的几条性质:设直线过焦点 F 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①;②;③通径长为 2p;④焦点弦长|AB|=x1+x2+p。 高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5 篇 2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性质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一、复习预备: 提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商量:假如是等差列的三项满意 那么假如是等比数列又会有什么性质呢? 由同学给出假如是等比数列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