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的计算教案模板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讨论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进展过程中的作用。一起看看高中物理功的计算教案!欢迎查阅! 高中物理功的计算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两个要素; (2)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 (2)w=fscosa 要灵活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讨论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进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关键 学生要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工具 计算机、投影仪、cai 课件等。 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它们加以综合比较,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功”的概念。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重温“神舟 7 号载人飞船”直击长空,振奋人心的发射录像。播放视频,老师讲解,说明在燃料燃烧的推力作用下,火箭冉冉升起于碧空之中。这个过程涉及了今日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5.2 功) 2.提问:什么叫做力做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3.要求学生动手将物理课本从桌子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台上)。 4.请一学生将一书包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 5.请一学生将放有重物并带有拉绳的小车从教室的前排拉到后排。 6.提示:可以采纳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 7.提出问题:几位同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1.观看视频,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明确今日的学习内容。 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 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4.动手操作后并将操作过程用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5.思考问题。 进行新课 (一)功的概念 提出问题:高中对功是怎样定义的呢? 引导学生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3.举例并指导学生分析:人拉车向前运动,说明拉力对车做了功。(强调车在拉力作用下,发生了哪一段位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