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构成 ※典题例析 规律总结※【例 1】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 1 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图 2 所示的四个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相符合的是( ) 【解析】题图 1 中,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图 2 所示各选项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 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 表示寄生关系;C 中甲、乙之间为竞争关系,而丙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D 表示捕食关系。【答案】D【例 2】(2025·大纲全国卷,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共同的生活资源,如食物、空间等。A 项中田鼠和杂草是捕食关系,错误。B 项中豌豆和杂草对光、水、肥、空间等资源形成竞争,正确。C 项中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错误。D 项中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寄生关系,错误。【答案】B规律总结: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推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 A 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 B 随着曲线 A 的变化而变化,故 B 捕食 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 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 B 的,也可推出 B 捕食 A。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 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例 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纳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育,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在一培育罐内同时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