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生物的进化 第 2 节、第 3 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探究生物进化的历史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同样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B.人工选择进化的过程可不受自然选择限制C.自然选择进化的过程可不受人工选择限制D.两种选择的前提均是生物存在可遗传变异【解析】 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是在生物存在可遗传变异的前提下,保存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加速生物进化的过程。二者都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自然选择以自然条件为选择标准,不受人的意愿限制;人工选择以人们的需要为选择标准,但被选择的生物也必须适应自然条件。【答案】 B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18%,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70%,那么基因 B 和 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8%和 82% B.36%和 64%C.53%和 47%D.76%和 24%【解析】 B 的基因频率为 18%+1/2×70%=53%,b 的基因频率为 1-53%=47%。【答案】 C3.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不包括( )A.自然选择 B.遗传漂变C.死亡率D.迁移、随机交配【解析】 C 项的死亡率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只要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无迁移、突变、选择等情况下,世代相传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与出生率、死亡率无关。【答案】 C4.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陆栖鸟新物种形成方式为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B.帕米尔高原上多倍体植物的形成是同地的物种形成方式C.抗青霉素细菌的形成不需自然选择作用D.自然选择使桦尺蠖蛾中灰色等位基因频率下降,但没有形成桦尺蠖蛾的新物种【解析】 自然选择不仅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抗青霉素细菌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答案】 C5.下列有关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描述错误的是( )A.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内,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基因频率可以世代相传B.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内,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C.突变、自然选择等均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随机交配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解析】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基因频率决定的。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和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