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 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 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 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别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 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 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 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 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 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 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 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洁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③ 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亮。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 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3)、复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 递进(尚且…何况…,甚至,更) 选择(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不是…就是…) 转折(固然…但…,其实,尽管…却…) 因果(既然…就…,以致) 条件(只有…才…,除非…才…,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