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学学困生对策分析高职院校数学学困生对策分析 【摘要】 如今,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厌学心理,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一种厌恶感,学习动力不足,往往对数学课实行一种敷衍的态度,迫于压力而牵强完成各项数学活动,因而数学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致使高职学校出现了庞大的数学学困生。如何有效地转化这庞大的数学学困生,是高职学校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广阔职教战线的数学老师应该仔细探究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关注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进程,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实践表明有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学困生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一旦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理解了所学内容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就会油然而生。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就业而进行的定向教育,学生职业兴趣定向较早,他们一进校门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兴趣集中于固定的专业。由于这种心理特征,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重专业轻基础,对数学课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甚至产生学不学无所谓,只要能混过去就行的心理,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把数学的意义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调动学生的求知需要。老师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结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作为一门计算工具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当然强化数学学习动机,不能只靠简单、乏味的学习目的性教育,不能仅靠学习重要性的讲解。 二、培育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制造性,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满足感又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兴趣。相反,缺乏学习兴趣必定减弱学习的动机,影响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产生较差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效果的不满足恰恰又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并抑制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景,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