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 4莫高窟西师大版2 019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得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得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得兴建,形成巨大得规模,有洞窟 735 个,壁画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 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得佛教艺术地。 196 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 87 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得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 66 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得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得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得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得支持,进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得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 52 8年)封闭嘉九层楼内得弥勒大佛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 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 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 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 6 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 00)发现了震惊世界得藏经洞.不幸得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得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得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得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得空前浩劫。 结构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 25 公里得鸣沙山东麓得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莫高窟内佛像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 680 米,现存历代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