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队列对 WEB 性能影响的讨论摘要我们首先呈现一个关于主动队列管理技术(AQM)和显式堵塞通知在网络中经历大量用户浏览网页后响应时间的分布情况的经验讨论。三种著名的方案可以考虑:比例积分(PI)控制器,随机指数标记(REM)控制器和自适应随机早期检测(ARED)。讨论了在有显式堵塞通知和无显式堵塞通知下这些 AQM 方案的影响。我们的主要衡量性能指标是端到端的 HTTP 请求-响应交换响应时间。对于这种方法,我们的主要结果是:假如不支持显式堵塞通知,ARED 操作在字节模式是表现最好的 AQM 方案,提供比尾部丢包 FIFO 排队在提供的负载超过链路容量的 90%时有更好的响应时间性能。然而,ARED 操作在包模式(有或没有显式堵塞通知)是表现最差的方案。甚至比尾部丢包 FIFO 排队还要差。显式堵塞通知支持有利于 PI 和 REM。在显式堵塞通知下,PI 和 REM 是所有方案中表现最佳的方案,显式堵塞通知为在字节模式下的 ARED 操作提供重要的响应时间改进。对于 REM, 显式堵塞通知带来的好处是戏剧性的。没有显式堵塞通知,REM 比尾部丢包的 FIFO 排队在所有负载下的响应时间性能都还要差。AQM 对于响应时间是否有重大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经历的往返时延的分布情况,当流的 RTT 增加时引起 AQM 和显式堵塞通知对于响应时间性能的影响降低。我们得出结论,AQM 可以提高网页类应用程序和网络性能的工作负载。特别是,在 AQM 和显式堵塞通知下,提供的链接可以在接近饱和水平没有明显退化上操作达到用户预期的性能。关键字:网络拥塞控制;AQM 算法;标记/丢失概率;PI 控制器第一章 引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进展是 20 世纪科学进展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进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计算机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互相连接在一起,根据网络协议进行信息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通信系统。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Internet 是现在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 在过去的几十年经历了爆炸式进展。1980 年 ARPA 网(Internet 的前身)只包含 200 台计算机,从 1986 年接入 6000 台计算机开始,5 年后数量就达到了 60 万,一直到上一世纪末,全球Internet 用户达到 2 亿之多。现在 Internet 网络的容量与规模仍以惊人的速度继续 不 断 的 向 前 进 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