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遗传因子得发现第1节《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 粉色。因为根据融合遗传得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得中介性状,即红色与白色得混合色—-粉色。2。 提示:此问题就是开放性问题,目得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得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得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就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得实例就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得现象(如人体得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老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得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仔细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二)实验1。 与每个小组得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得总结果更接近预期得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 d ∶dd=1∶2∶1,彩球代表得显性与隐性类型得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假如孟德尔当时只统计 10 株豌豆杂交得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得样本数目足够多,就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得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 0 株豌豆得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得误差。2、 模拟实验得结果与孟德尔得假说就是相吻合得、因为甲、乙小桶内得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得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得随机组合,统计得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 3∶1 得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得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得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四)旁栏思考题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就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得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 3∶1 得性状分离比、(五)练习基础题 1、B。 2、B。3、 (1)在 F 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得遗传因子与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得遗传因子。在 F1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得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得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 1∶1。(2)孟德尔得分离定律、即在 F1 形成配子时,成对得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得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得配子中。 (3)2。4、 (1)白色;黑色。(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拓展题1。 (1)将被鉴定得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