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儿童从幼儿园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进入小学一年级,仅相隔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但却标志着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儿童进入小学后将面临许多的问题,但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规定的提高。幼儿园是启蒙教育,保教并重,以游戏为重要活动形式,游戏灵活、自由、趣味性大,但没有严格的约束力、法律规范性,儿童在游戏中便能学到知识,不觉得有压力,也没有评分标准。而小学是义务教育以上课为重要形式,必须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或社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儿童必须努力学习,不仅学习感爱好的,还要学习自己不关怀或不感爱好的内容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度,为了督促学习任务的完毕,学习成绩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边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这些都必定会引起儿童情绪上的恐惊、紧张,而使儿童感到压力。 二、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各项活动动静交替,天天上课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午睡两个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 4 节课,下午 2 节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午睡也得不到保证。 三、师生关系不同。幼儿老师作为母亲的象征,总是保教并重,全天参加儿童的游戏、散步、观测、娱乐、平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对儿童的冷暖、饮食入厕、卫生等各个方面都照顾备至,个别接触与谈话的机会较多,师生之间往往形成密切融洽的心理氛围。在小学里,老师的重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毕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材进度、批改作业以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较少问讯。老师与儿童的交往重要是在课堂上,在集体中,班干部和有特别行为问题的学生与老师接触较多,师生个别接触机会减少。多数老师态度严厉、规定严格,这些都和幼儿老师有显著不同,增长了儿童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感到压抑和生疏。 四、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幼儿园的活动室,都布置得美观生动,桌椅可移动,不少幼儿园尚有自然角、图书角、玩具柜及活动区角,供儿童观测、游戏、劳动、娱乐用。而一年级教室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对儿童缺少吸引力。场地上的运动器械多半是全校合用的,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 五、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幼儿园以进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边环境和平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老师常用直观教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儿童必须勤奋的学习,才能完毕学习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