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重点(一)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第一章一、什么是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在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在维护、增进与分配公共利益,以及向民众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本定义的主要内涵:★强调了公共管理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管理的区别。★突出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所涵盖的范围不同。★指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在管理的主体上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同。★公共管理实施的方法与过程与公共行政有所不同。公共管理学讨论的切入点——讨论途径,主要有两条:公共政策途径 (Public Policy Approach) 企业管理途径 (Business Management Approach)公共政策途径(P 途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具有互补性; 重视个案讨论,以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以任命官员为教学讨论对象,重视高层管理者与学术界的沟通。企业管理途径(B 途径)公私部门无本质区别,在管理上亦无分别; 个案讨论与量化讨论、 试验设计相结合; 过程取向,强调组织设计、人事、预算等问题; 培育具有文官资格的公共管理者。对僵化的官僚体制的批判 官僚制与民主制的冲突 对公务员的非人性化要求官僚制并没有预想的高效率 关注投入和操作程序忽视产出与效果在对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批判的基础上逐步出现的新公共行政运动自 80 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改革潮流,开始取代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成为主流。又称“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理论”、“后规制型组织理论”、“后官僚制理论”、“新保守主义”。这种反传统的潮流很快占据上风,使持这种观点的政治人物上台执政。如撒切尔、里根等。这种改革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缩小政府规模和缩减财政规模。2、减少政府部门的权力。3、改变行政组织的结构。4、将部分政府职能和任务交由市场来承担。5、国有资产私有化。6、缩减社会福利,更多的公共产品改为有偿提供。这种理论和改革产生的背景:1、政府规模和财政规模多年来无休止的膨胀,社会不堪重负。2、由凯恩斯主义兴起的政府对经济干预并未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3、由福利主义造成的社会负担过重和社会生产率下降。4、官僚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使政府成为公众和媒体抨击的对象。5、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和不断出现的重大的科学技术进展。6、一些新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出现,“保守主义”势力抬头。7、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第二章电子政务:运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