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 花雅之争:一般认为雅部就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 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所谓雅,就就是正得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就是杂得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得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大夫得卑视而登不了“大雅之堂”。雅部与花部得划分就是古代封建正统得“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得具体表现,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花部”诸腔与昆曲争夺剧坛地位得历史称为“花雅之争”。2. 吴江派:明末戏曲文学流派,领袖人物就是吴江人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吴江派曲论核心就是对“场上之曲”得强调,重曲律、重舞台性,从曲乐角度要求文辞服从音律: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就是曲中之巧。同时,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其理论应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得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得不良风气起了积极作用。属于此派得曲作家有吕天成《曲品》,卜世臣《卜大荒》。3. 临川派:明末戏曲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就是汤显祖,因汤显祖籍贯就是临川(今江西抚川),汤显祖得戏曲作品总集为“玉茗堂四梦”,故“临川派”与“玉茗堂派”而得名。临川派强调“曲意”,就是对“案头之曲”得强调,尚意趣、重文学性,从曲文得角度要求音律必须服从于文辞。属于此派得作家有冯延年、凌濛初等。4. 徐渭《四声猿》:它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堪称明代中期杂剧之翘楚。《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就是对黑暗政权与虚伪皇权得猛烈抨击。《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就是对女性得赞歌,也就是对人才易遭埋没得惋惜。《四声猿》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5. 李玉:李玉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江苏吴县人。清初著名戏曲作家。苏州派创作群,明朝末年“连厄于有司”,入清后“绝意仕进”,致力於戏曲创作。她得作品《清忠谱》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细腻刻画人物,具有深刻得思想性与逼近现实得批判性。 其她作品还有《一捧雪》、《占花魁》、《千钟录》等。6. 默写: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与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瞧得这韶光贱!〔贴〕就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脱裙衫,穷不妨;不荆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