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理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实证讨论写作提纲摘要关键词1、引言1.1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核心竞争力是综合优势的体现,具有无法模仿的特性。可以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以良好的身心素养为基础、以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载体而整合的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作为社会进展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人才,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与接班人,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某个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民族核心竞争力的强弱。1.2 讨论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竞争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机遇与挑战在等待着他们,所以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与提升个人核心竟争力,凸现个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工作实践中的持续竞争能力,以在人才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1.3 国内外讨论的进展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 (ocreocmPetnece)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德(K.Prhaalad)和哈默(Gray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是指“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1]1994年詹姆斯和弗雷德里克对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进行了阐述,1995年美国管理学者巴尼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核心竞争力虽是针对经济规律提出的观点,但还具有深厚的哲学理念,更符合社会进展的规律。因而这一理论的提出,迅速得到了学界的肯定和传播,成为当前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并迅速传入中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主要围绕着组织(企业)核心竞争力展开。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我国有部分专家把这一理念引入到学生个人竞争力方面,借鉴国外的理论提出了针对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马明辉[2]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潘永明、赵云[3]在基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对高校物流人才培育模式进行了讨论;吴世丽、仪建红[4]对当前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讨论等等;上述讨论要么是某一方面的讨论,要么是基于某一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