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5 年 11 月 28 到 29 日,在中国南海市召开的 2025 年中国南海国际物流论坛会议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指出,当前中国物流总体上仍处于传统物流阶段,可以说是物流进展的起步期,但这种起步是快速、健康的、是有效的,中国物流业的进展再经过 3 到 5 年将进入一个高速进展期。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大,物流活动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较小的地理区域内,并且,顾客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的透明度要求加大,这就导致物流信息的快速有效的传递成为了我国物流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推动物流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是未来我国物流企业进展的方向。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可以实现物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部门、地域的壁垒,把企业组成一个有机的柔性系统,可以使得业务、财务、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得以方便、快捷地传递,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力、人力、才力,而且还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从而使企业整体对外竞争实力得到巨大的提高,这便是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分析的意义所在,以便从中找出一条更适合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道路。在国外,物流信息化进展水平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相当的广泛,其中尤其以美、日、英、德等国家最为先进。从美、日、英、德等国物流进展历程来看,信息技术为物流进展提供保障并促进了现代化物流的进展。在美国,物流产业追求高度自动化如美国物流产业追求高度自动化,现代物流管理全面实现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电算化。日本物流注重成本核算,通过成本信息控制,提高物流效率。英国建立综合物流体制,计算机辅助仓库设计、在库业务的计算机处理等高科技信息手段为综合物流体制提供了新动力。德国现代物流呈现外包趋势,以综合运输、中转仓储、订单处理、供应链管理为主的物流服务。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设备技术格局。其进展趋势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进展表现尤为突出。德国国立物流讨论院高级讨论员房殿军在中国南海市召开的2025 年中国南海国际物流论坛会议上中指出,信息化能够减少流程时间,降低物流成本,简化业务流程。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应该优先于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在 2025 物流创新研讨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