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 34 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一)”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认识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组织他们通过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来认识四种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初步的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形状的包装盒;篮球、乒乓球、玻璃弹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学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认识吗?那给点掌声,咱们欢迎欢迎! 小叮当:“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叮当,今天我带来了许多形状不同的物体,大家喜欢吗?” 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走进形状不同的图形世界,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观察体验,引导探究 1.分一分 小叮当:“我首先想考验一下大家,请你们把桌面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动手分之前,老师提两点要求:1.先考虑好如何分再动手分;2.把最容易掉的一类物体留在盒子里。我们比比哪组同桌合作的最好。 (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师:小朋友们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把圆圆的物体放在一起,方方的物体放在一起;还有的学生会出现圆溜溜的球放在一起,长长方方的放在一起,四四方方的放在一起,再把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