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种群属于生命系统,具有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生命观念)2.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科学思维)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科学探究)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①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② 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3)年龄组成①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② 类型(如图)③ 根据如图,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① 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跳蝻。② 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并取平均值。③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④ 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⑤ 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2)标志重捕法①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② 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重捕、计数→密度估算。③ 密度估算公式:种群数量=。1.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提示: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4.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密度。(×)提示: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破坏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5.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6.从理论上讲,第二次被捕捉时动物躲避捕捉的能力增强,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提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大。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