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浅谈“交心本”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学生的沟通,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要求,无论是面对全体的要求、评价,还是针对个人进行的谈话、写信等,都是为了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在这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谓沟通,应该是双方的、互相的、真诚的。正如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等,而学生毫无兴趣,面临的是学生的抗拒,低度的学习动机,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讲,沟通一定要互动。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害怕与老师面对面进行交流,即使面对面交流,有时也只是表面的,有许多事情是不好用语言来表达的。所以,我和学生之间借助“交心本”进行了一次次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一、 理解、信任,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交心本开展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有同理心,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她)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她)的思想去推理他(她)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对方会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与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 ——1——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同理心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俗话讲也就是换位思考。关键是一个教师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对方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去理解他,不关心自己,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而老师则不能真正地接纳学生,非常容易对学生提出无益的指责与批评,也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回应。老师愿意见到的事实是学生通过老师有效的教育能够改正不良习惯、错误思想,从而形成良好习惯、确立正确思想。因此,在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同理心与换位思想是开启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例如,我班的马小娟同学。她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有一段时间,情绪很低下,上课总是伏在桌上,学习也跟着大幅下降。我从其他同学那了解到,原来她和一个男生“分手”了。为此,我专门找她聊天。作为老师,很理解她们这种年龄段的心理。为了避免早恋这个敏感的话题,我们每次...